钦州市 - 行政区划
钦州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先秦时期,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归属秦设象郡所辖。汉、三国至晋,钦州属交州合浦郡,南朝末元嘉设末寿郡,这是钦州的最早建制。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易名钦州,取“钦顺之义”,此为钦州的最早得名,后数度更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钦州先后属广东省钦廉专区、广西省钦州专区、广东省钦州专区、广东省合浦专区、广东省湛江专区、广西省钦州专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地区。
1994年6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62号):(1)撤销钦州地区、钦州市,设立地级钦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兴路。(2)钦州市新设钦北区、钦南区。钦南区辖钦州、沙埠、康熙岭、尖山、久隆、黄屋屯、东场、犀牛脚、大番坡、龙门港13个镇,区人民政府驻钦州镇;钦北区辖新棠、板城、小董、大垌、长滩、那蒙、大寺、贵台、大直、青塘、平吉11个镇和那香乡,区人民政府驻钦州湾大道。(3)钦州市辖原钦州地区的浦北县、灵山县和新设的钦北区、钦南区。
钦州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钦州市总人口2894407人。其中:钦南区508922人、钦北区526582人、灵山县1140799人、浦北县718104人。
钦州市 - 地理条件
地理位置 钦州市地处中西南沿海,广西南部,位于北纬20°54′至22°41′,东经107°27′至109°56′之间。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钦州北邻广西首府南宁,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地区相连,西与防城港市毗邻,陆地海岸线长311.44公理。
地形 钦州市北枕山地,南濒海洋,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地主要分
气候 钦州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夏季受夏季风控制盛吹偏南风,冬季受冬季风影响盛吹偏北风。一年之中以夏季风占优势,因而高温多雨,夏热冬暖,夏湿冬干,呈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年平均气温21.5~22℃,年总积温7850~803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平均气温基本稳定在10℃以上。7月最热,历年月平均气温27.9~28.3℃;1月最冷,历年月平均气温12.8~13.5℃。年平均降雨量在1800毫米以上,年平均降雨量南部地区多达2112毫米,汛期一般在4至9月,其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降水高峰期出现在7至8月,年平均暴雨(日雨量≥50毫米)日数南部地区10天,北部有6至7天。1月平均降雨量45.2毫米,7月平均降雨量422.7毫米。年总日照1612至1768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05至110千卡/平方厘米。1月平均日照时数93.7小时,7月平均日照时数216.7小时。
山峰 东北和西北分别有六万大山和十万大山,海拔均过千米。
土壤 地带性土壤有砖红壤、赤红壤、黄壤,非地带性土壤有水稻土、紫色土、潮土、沼泽土等土壤类型。成土岩及母质有砂页岩、花岗岩、紫色岩土、滨海沉积物、河流冲积物和第四纪红土,土层深厚,绝大部分土层在80cm以上,表土有机质含量丰富。
钦州市 - 自然资源
海洋资源 钦州濒临辽阔的钦州湾,海域面积为908.37平方公里。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海域内阳光充足,水温适宜,浮游生物较多,适合各种鱼类和其它海产、飞禽鸟类的繁殖和生长。小岛屿303个,陆地海岸线长520.8里。
水资源 水资源丰富。钦州市河流主要有钦江、茅岭江、南流江、大风江,河流溪渠成网,流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2条,常年泾流量50.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983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04.2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全市现有蓄水工程总数4446座,其中水库410座,塘坝4036座,总库容8.12亿立方米,有效库容4.78亿立方米;共建成各类水利灌溉工程8762处,有效灌溉面积126.36万亩。
钦州市 - 经济建设
农业 2003年农业增加值73.8亿元(现价,下同),增长3.89%,占全市GDP的43.76%;完成农业总产值118.69亿元,比上年增长4.05%。农林牧渔四业结构继续优化,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优化为52.49∶2.8∶18.91∶25.8。农民人均纯收入2591元,增长6.12%。
种植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全年种植业产值62.3亿元,增长2.4%,占农业总产值的52.5%,比2002年下降了0.83个百分点。粮食糖蔗生产因结构调整和旱情种植面积减少,果菜及其他经济作物整体效益有所提高。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17.4万亩,减少2.6万亩,总产111.3万吨,同比减5.6万吨,减少4.8%。灵山县、浦北县粮食生产成绩显著,灵山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2003年度“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浦北县被自治区农业厅授予“全区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水果生产尽管荔枝龙眼受“小年”等的影响,但由于实施了优果工程,产量减效益增。全年水果产量为91.4万吨,同比减3.7万吨,减3.8%;水果产值18.59亿元,增3.8%。甘蔗生产面积调减,产量下降。全年甘蔗种植面积47.2万亩,减2.3万亩,产量179.3万吨,减产21.7万吨,
水产畜牧继续保持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5.3万吨,增长1.5%;水产品总产值30.62亿元,增长3.77%,占农业总产值的25.76%;水产养殖面积46.2万亩。全年出栏肉猪127.6万头,增长9.4%;出栏肉禽5409.7万羽,增长29.8%;肉类总产量22.3万吨,增长16.2%。生猪年末存栏122.3万头,增长1.6%;家禽年末存栏2875.4万羽,增长5%。畜牧业总产值22.45亿元,增长7.99%,占农业总产值的18.92%。养殖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44.71%,比2002年提高0.61个百分点。
乡镇企业产值效益同步增长。年内全市乡镇企业招商引资新上、技改和扩建项目165个,项目总投资7.88亿元。全市乡镇企业户数31890家,增长12.21%;从业人员22万人,增长8.55%。乡镇企业出口交货值6.05亿元(含间接出口),同比增8.09%。全年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01.09亿元,增加值21.18亿元,上交税金4.06亿元,分别增长11.01%、10.23%、9.95%。乡镇企业积极推行ISO9000认证,浦北县六黎水泥厂、桂合丝厂等三家企业取得了ISO9000认证。
林业和生态能源建设有较大突破。林业总产值33221万元,增长12.93%,占农业总产值的2.8%。全年造林16.92万亩,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51%。其中退耕还林7.87万亩,占计划任务的92.6%;防护林2.7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0%。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全年新封山育林4.5万亩,新建沼气池20159座,建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示范村11个。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并全面启动。
水利和农机事业发展加快,气象服务质量提高。2003年下达水利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10060.23万元,完成投资9085.77万元;金窝江水库加高扩容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500万元,大风江调水项目初步完成设计,钦西I堤开工建设。全市农机装备总值达6.7亿元,同比增长7.6%;总动力77.8万千瓦,同比增长5.8%;拥有各种拖拉机21661台,增加1122台;农机作业量6.69万公里,机械脱粒199.84万亩。气象测报设施配套取得新进展,气象预报准确率提高。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年新上农产品加工项目52个,其中超千万的农产品加工项目9个,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148家。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灵山县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市具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与农户联结较紧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0多个,带动近8万户农民增收。全市有种植业、养殖业、流通业等专业合作组织303个,有会员1.3万多人。灵山县文利镇奶水牛协会带动全镇780户发展奶水牛3700多头。
农业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大面积推广节本增效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和生态农业病虫害无害化治理,实施智能化土壤诊断施肥技术。推广对虾高产养殖技术、大蚝串吊养殖技术、瘦肉型猪养殖技术、无公害养殖技术等实用先进技术。引进天绿香、海蓬子等蔬菜新品种20多个,粮食新品种10多个,水果方面选育出新品种“夏蕉柑”和“贵妃红荔”;水产畜牧新品种10多个。农业科技普及率和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继续提高。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有了新提高。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有了新进展,市淡水养殖公司对虾无公害养殖基地、市畜禽良种场的生猪无公害养殖基地通过了自治区的考核验收,成为全区第一个对虾无公害养殖基地、第一个生猪无公害养殖基地;新光农场、陆屋农场、军营垌茶厂已完成无公害产地认定,正申请无公害产品认证。在巩固完善钦州东风市场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灵山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点。建立以采用有机栽培、配方施肥、果实套袋等“优果工程”生产技术为主的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5个,面积2160亩。
实施名牌战略,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强名牌农产品创建工作,灵山县荣获“中国奶水牛之乡”,钦北区荣获“中国黑叶荔之乡”和“中国果园鸡之乡”荣誉称号。全市已注册农产品商标91个,形成通天牌香蕉、海湾牌海鸭蛋、系列黄瓜皮、灵龙牌龙眼、绿万山牌八角、美人村牌百香果汁等一批知名度高的优质农产品品牌。成功组织85种农产品及其加工品、13个项目在广西农业信息网和钦州农业信息网上展销,全市共签订农产品订单7.46万吨,成交5.25万吨,成交金额为1.28亿元。
工业 充分利用原有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规划建设科技产业园,发展生物产业、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现代中药、电子陶瓷材料、海洋食品、海洋药物、海洋材料等特色产品。
食品。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甘蔗、水果、蔬菜、茶叶、海产品、畜禽等优势特色资源,规划建设食品加工专业区,进行深度开发和产业化经营。整合提升制糖工业,着力抓好糖业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降低制糖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糖业综合效益。不断开发创新黄瓜皮、优质茶叶、大蚝系列加工、水牛奶、百香果、荔枝、龙眼、香蕉保鲜加工等产品,加快发展方便食品、新鲜天然食品、保健食品和速冻食品,做大做强黄瓜皮、水牛奶、茶叶、海产品、百香果、香料加工等产业。
制药。利用中草药、海洋生物资源,整合医药研发资源和现有产业,引进智力技术,建设中医药研发中心、中药材原料基地、中药制药加工体系、中药市场等,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中医药产业链。
机械。以东盟市场为导向,以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为龙头,加快机械加工企业的整合和集聚,开发新产品,提高对外接单加工能力。
工艺。充分利用芒、藤、竹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拉长编织产业链,加强多种类、系列化、中高档工艺产品的开发创新,努力建成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编织产业基地。利用传统技术和产业基础,开发新产品,完善安全设施,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壮大烟花炮竹产业群。发挥品牌、技术优势,扶持壮大坭兴陶龙头企业。
建材。充分发挥石膏矿、陶土资源优势,重点开发新型干法水泥、石膏装饰材料等。
服务业
一、旅游业:建立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体系。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发展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文化、体育等多种形式旅游。开发建设海豚观光、滨海旅游、自然山水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工业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建设若干高档星级宾馆。加强以坭兴陶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积极发展环北部湾国际旅游。规范旅游市场,提升服务档次,打造钦州旅游服务品牌。
二、现代物流业:依托港口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将钦州建设成为区域性的港口物流中心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的国际物流枢纽。加快钦州港开发建设,搭建营造港口物流的发展平台;推进“大通关”建设,加快建设钦州港口岸和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设施, 完善口岸服务功能,提高通关速度;加快港口管理设施、引航设施等建设,不断提高港口营运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增强物流集疏运能力;建立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电子政务认证体系建设;推进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发展集散、中转、存储和加工配送中心,逐步形成物流配送系统。鼓励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和船务公司落户钦州。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区域物流市场。建设和改造五金、机电、建材、煤炭和中药材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建成一批购物中心、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场和商业街。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
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投资咨询公司等各类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设施维修、家庭保洁、健身娱乐等社区服务业。推进信息服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休闲等行业发展。
钦州市 - 社会事业
教育 2006年底,全市共有学前教育学校106所,小学1110所,初中126所,高中27所,职业中专25所,有钦州学院、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等院校。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3%,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2.2%。
文化 现有市文化艺术中心,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3个,
科技 拥有钦州市林科所、市农科所等一批科研机构,全市已建立科普基地60多个。
卫生 全市现有卫生机构数9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6个,“三甲”医院2家,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病床位数1.4张,每千人口医生数0.7人。
广播电视 全市无线电视台2座,有线电视台2座,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810座。2006年广播人口覆盖率91.7%,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85.7%。
体育 有市体育馆、体育场、灵山县体育中心等一批体育设施,可承办省级以上各种大型体育比赛。
钦州市 - 区位交通
区位优势 钦州市区位优势非常突出,钦州位于广西沿海地区的中心位置,距离首府南宁市100公里左右,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及华中广大地区,东邻珠江三角洲,地处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既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又是促进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
陆路交通 已建成的铁路有南(宁)—钦(州)、黎(塘)—钦(州)、钦(州)—北(海)、钦(州)—防(港)、钦(州)—钦州港等五条铁路和高速公路在钦州交汇。大交通的格局,已经形成。
钦州港是个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是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规划的“南方第二大港”。近年,由于钦州的区位优势突出,市委、政府采取措施得力,特别是实行了业主制建码头、仓储的形式,建设高潮迭起。目前,己建有万吨级码头3个,正在建3000吨至万吨级码头11个;己建成仓储(库)11个,总投资24.25亿元。工地,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喜人景象。据专家规划设计,近期可建6个作业区和两个内河作业区,建设1~9千吨码头100多个,三墩作业区可建30万吨级泊位。远期吞吐能力1亿吨以上。钦州港的深水条件良好,中国罕见,世界也是少有的。
钦州市 - 旅游服务
三娘湾 位于钦州犀牛脚镇东南面,距钦州市区40公里,南临北部湾,背倚乌雷山,掩映在枝繁叶茂的红树林里的海滩洁白柔软,站在如天外流星坠落海滩的三婆石上,朝可观旭日东升,晚可赏夕阳斜照;还可拜乌雷伏波庙、游威德寺、观东汉大将风采;更妙的是登上渔船出海观光,品海鲜、沐海风,观赏珍奇的中华白海豚,尽享蓝天碧海、人欢鱼跃的情趣。
中华白海豚,国际上又称印度太平洋驼背海豚,属濒危的野生海洋动物并被收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中。目前,中国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已经不多。根据厦门、香港以及珠江口的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水域的白海豚数量已不足100头,而香港与珠江口水域大约1500头左右。而钦州三娘湾海域生长的中华白海豚却有千头之多,而且一年四季都能近距离观看,令人叹为观止。
三海岩 于灵山县灵山中学校园内,由于景观优美被誉为“粤西胜景”。今洞内保存有北宋至民国约九百年间的石刻一百四十余幅,大部分保存完好。这些石刻有诗、赋、纪事、题字、
邓阳湖旅游区 位于灵山县伯劳镇境内,钦浦二级公路从旁边穿过。总面积16万平方米,景区内湖面壮阔;水岸边荔枝园、龙眼园、芒果园相间相连;外围青山叠嶂,水天一色。旅游区按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文化资源规划,设置有生态观光探奇游览、野趣活动,并融入民俗民风、风味小吃民间技艺表演等活动,是一个休闲、怡情、益智的旅游区。
客家文化村 位于江城镇平马村委长安村宋氏金玉公祠,由客家古民居建筑群组成,主要景点有客家人遗存祖屋、全国客家人的起源迁徙及分布展区、浦北客家人起源及分布展区、客家人使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展区、客家名人展区等。
钦州八景
麻兰仙岛 麻兰岛位于钦州市区南部海上,呈长弯形,总面积430亩,岛上有一高21.8米,面积为8万平方米的小山,登上山顶可饱览大海奇观。山脚下为平地和沙滩,岛上植被保存较好,绿树成荫,自然气息浓郁。西北面有一长1500米,宽1000米的宽阔沙滩,沙质金黄幼细,是难得的天然海水浴场;岛的西南面遍布奇形怪状的礁石,东南面是极为壮观的红树林带,构成了麻兰岛独特的自然风光。
龙泾环珠,包括七十二泾、仙岛公园、亚公山、青菜头等景点。七十二泾位于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内,它由一百多个大小的岛屿参差错落地散布在纵横十公里的钦州湾海面上而形成。七十二泾里有数千亩连片红树林,红树林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被誉为海底活化石。七十二泾在明朝年代就被列为钦州
椎林叠翠 纵贯浦北县境中南部的五黄岭山脉生长着20多万亩连片原始红椎次生林,它们躯干挺直粗大(有的要两三人才能合抱),参天耸立(有的两三丈高),技条多而紧凑,叶子青绿密集而细长,每棵树都像一把翠绿的巨,遮天蔽日。从山下往上看,那葱茏翠绿的椎林,顺着由低到高、蜿蜒起伏的山势,漫山遍野,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地生长,一望无际。这一片红椎林海,堪称中国一绝。
六峰缀秀 六峰山风景区,包括以“石六锦屏”六峰山为主体的六峰公园、花石山、凤凰山、翠壁峰、环秀桥和江滨公园,总面积54万平方米。明朝曾先后被评为灵山“八景”、“十景“之一。1998年10月,景区列入广西滨海旅游区。
王岗春色 王岗山位于钦州市以西48公里。东经107度30'至108度30'。北纬21度30'至22度08',天然林保护面积740.1公顷,海拔最高峰994.6米。王岗山山岳险峻、地貌奇特,茂密的热带雨林、竹林、清沏的山涧瀑布飞花汇成“王岗春色”——钦州八景之一。95年被自治区林业厅评为“自治区级森林公园”。
灵东沐日 灵东水库,又称东湖,位于灵山县城东14公里,在号称灵山第一峰的罗阳山翠恋环抱中。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被列入广西滨海旅游风景区。水库东西走向,呈狭长形,水云间15个岛屿,大则几千平方米,小则几百平方米,在水中央的天湖岛上建有天湖度假村。水库大坝高30.6米,坝顶长1824米,横贯南北。坝堤西下三级斜坡,植草披绿,宛如凭空悬挂着一张宽幅的驼绒壁毯。坝堤临水一面以大石块镶嵌,侧看恰似巨龙卧波。大坝两端还建有东湖阁宾馆、东湖阁、东湖度假村和灵湖茜苑。
刘冯保第 本景点包括刘永福故居和冯子材故居,是全国一百个中小学爱国教育基地之一。三宣堂是刘永福以其在越南抗法屡立战功,被越南王封为三宣提督而命名的。它位于钦州城南板桂街,建于1981年,主屋分三进,坐北朝南,为中国式圆柱瓦檐。墙上有圣贤豪杰、文臣武将、彩凤仙鹤等一百多幅画,金饰彩绘,神韵优雅。四周有高墙炮楼,正屋前有广场照壁,周围花草树木红绿相映,悦人耳目。子材故居冯宫保第位于钦州城北手水塘,坐北向南。建于1875年,占地七千多平方米。
越州天湖 从浦北县城驱车南行5公里,向东再行6.5公里,就到达越州天湖了。越州天湖地处小江水库区,南北走向,纵距最长达52公里。湖区面积79平方公里,库容12亿立方米以上。湖内有小岛数百余座,湖水清澈,烟波浩渺,远近山色碧黛,环湖荔枝、芒果园已成规模。景区内有仙鹤岛、东坡渡、伏波滩、望夫岭、清浊湖、对歌坡、三帝庙等自然景点。
钦州市 - 名优特产
桂糯荔枝 是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广西钦州市钦北区水果局共同合作,利用钦州市钦北区贵台镇荔枝实生变异优良单株(树龄约70年)为母树进行嫁接、定植选育而成,具有丰产、优质等优点的中迟熟荔枝新品种,2007年通过广西农业厅农作物品种审定。
桂糯荔枝树冠半圆头形,树姿开张;主干灰褐色、表皮质地光滑。果实短心形,果肩两边隆起,梗洼下陷,果顶浑圆;果皮暗红色、较艳丽,缝合线浅、暗红,龟裂片大、平坦,龟裂片峰平滑、裂纹浅,无明显峰突;果实纵径3.54厘米、大横径4.27厘米、小横径3.96厘米,平均单果重37.02克;果实较硬,皮厚0.13厘米,果肉半透明,甜带微酸,微有香气,质地干苞、爽脆,不流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5%;果肉厚,可食率为73.36%。
果园鸡 优质生态果园鸡是中国黑叶荔之乡——钦州市钦北区的地方名优特产,俗称逍遥鸡,中心产区位于钦北区的小董镇,分布于钦北区北部的大洞、那蒙、大寺、板城、长滩、新棠等镇,因当地习惯利用果园自然放养而得名。果园鸡骨骼细、肉嫩细滑、味道醇香,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无公害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广东、港、澳和海南市场享有盛誉。
小董麻通 是钦州市钦北区小董出产的地方著名小食品。小董麻通用香糯粉加红肉芋粉为主料,配入白糖,搓成小粒,置于油锅中炸成直径三四厘米、长达10~12厘米、中间发泡而不空的小圆柱,再裹以薄糖,周身滚贴炒香的芝麻即成。因用芝麻包裹,内如通草而得名麻通。小董麻通具有轻、香、甜、酥、脆俱全的特点,大而不重,甜而不腻,酥脆爽口,食后余香满口,令人回味。1981年在广西糕点制作工艺评比会上,小董麻通首摘桂冠,名列前茅,其后获奖连连,名声远扬,成为春节期间和平常品茶最受人欢迎的食品之一。
莲雾 钦州市钦南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于2003年3月引种莲雾,种植面积达350亩,是广西区目前最大的连片种植莲雾生产基地。莲雾原产马来半岛,现台湾、广东部分引进栽培,属珍优特种水果,现栽培极少,发展潜力很大。莲雾果实色泽鲜艳,外形美观,果品汁多味美,营养丰富,含少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不但风味特殊,亦是清凉解渴的圣品。同时,莲雾还具有开胃、爽口、利尿、清热以及安神等食疗功能,以鲜食为主,也可盐渍、制罐及脱水蜜饯或果汁,亦可当菜炒肉丝、炒鱿鱼。故食用莲雾可以摄入足够的热量供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对人体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功能。
官垌鱼 官垌镇位于浦北县北部,地处六万山区腹部,是一个山多田少水面窄的山区小镇,该镇农民利用山涧溪流终年不断、水源充足、草料丰富等的自然优势,在沟沿路边、房前屋后、
野生红椎菌 产于广西六万大山原始红椎林区,是纯天然珍稀野生菌,气味芬芳,营养丰富,含人体必需的十八种氨基酸和抗癌物质,是宴席佳肴和药膳美容佳品。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香港、台湾等地区。
钦州海鸭蛋 钦州沿海滩涂养殖的“钦州麻鸭”,具有体型大、生长发育快、产蛋率高的特点,由于以鱼、虾、蚬、蟹动物为饲料,麻鸭所产的“海蛋”,比普通鸭蛋不仅外型大,而且蛋黄也大,还有“双黄”蛋。蛋黄比普通鸭蛋颜色橙红,核黄素含量高,尤其是“绿壳蛋”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更高。
钦州对虾 对虾是钦州四大名贵海产品之一,本地主要品种有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日本对虾,引进品种有班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等。对虾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目前钦州对虾养殖面积有10万亩,年产对虾3万多吨。近期可供开发养殖对虾的滩涂及咸酸田、低产农田有20多万亩。
钦州大蚝 大蚝,学名近江牡蛎,是钦州四大名贵海产之一,肉可鲜食,亦可加工成蚝豉、蚝油。蚝肉蛋白质含量超过40%,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素有“海中牛奶”之称,同时还可入药。钦州湾茅尾海是全国最大的大蚝天然苗种繁殖区,苗种品质优良,其它海区不可比美。钦州市是著名的“中国大蚝之乡”,目前全市沿海浅滩涂插养及深水吊养大蚝面积有14万多亩,而可供开发养殖的滩涂有130多万亩。
钦州青蟹,学名锯缘青蟹,是钦州市名贵的海产之一。它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本地区传统的出口水产品之一。钦州沿海有多条河流注人,在咸淡水交汇的河口区出产的青蟹,无论从体色,还是从味道方面比较都胜于其它地区的产品。钦州出产的青蟹远销广东、福建、港澳等。